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6-05-3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在5月18日将会议材料分发全体在职教职工学习,并于5月19日下午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三层会议室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院长王欣教授主持,全院教师结合本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内容分别谈了各自的感受,并围绕单位发展、学科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我校资深教授周伟洲先生首先发言。作为从事民族学与民族史研究已经半个多世纪的我国资深学者,周伟洲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有感受,他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构建、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纲领,并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先阐明和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现今我国处于大变革时期,时代呼唤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和先导的作用。试观中国历史,每一新的时代均有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和新的理论创新。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服务和推动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比如,当今史学包括就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史学的“古为今用”就是如此。我们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转向针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研究,方向是对的,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现今有部分青年学者不以为然,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确,改革开放前,我们有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犯了左倾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但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似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是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如今仍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认真解决“真懂真信”和为什么人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创造性地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重点讲了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讲了要把握“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和“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三个方面。讲得十分透彻,可以说是一个行动的纲领。就我及我们院的学科而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列举的民族学及交义学科(边疆学)和冷门学科(民族史)。这些学科在我国都有自已的优秀传统,近代以来又引进外国学科的一些理论发展而来。比如民族学、边疆学,我们应在继承我国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有益的理论和学术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边疆学。事实上,我们正朝着这一方面不断在探索。如我在前几年先后发表了《关于中国古代疆域理论若干问题的再探索》(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4期)、《关于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几点思考》(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论中国与西方之中国边疆研究》(载《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等。我们将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为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边疆学而更加努力。

王欣教授则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在讲话全文中提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支撑学科,其中包括我校重点建设的民族学、历史学等一级学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在发言中围绕本职工作重点谈了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明晰并树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属性意识。他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除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外,还具有国家利益的属性。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与理论体系深受西方特别是欧美的影响,而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背后原本就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诉求,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他结合西方对于汉人、中国及中国历史关系的主流观点(新清史、内亚史观等),谈了目前西方学术观点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危险。如新清史的兴起正值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新清史的有些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其结论性的观点难以认同。坚守国家利益的底线是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原则。他指出,目前国内外或多或少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片面意识形态化的现象与问题,而事实上质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适性的人大多并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他认为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还是应从认真全面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做起,正确理解和领会其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中国化的问题。

第三,如何继承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与理论体系尽管主要引自西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自己的传统学术思想与理论。如何继承传统的学术思想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其理论化和体系化,是摆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要充分研究、提炼和总结自己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所谓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他还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学理的基础之上,尊重学术发展规律,所提出的政策咨询对策和建议也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之上。我们应该在学习西方学术界的研究视角、方法等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边疆学、民族学等学科体系。最后他提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此次座谈会之后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勉励全院教师抓住机遇,做好本职工作。

王超副研究员在发言中认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经济发展,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建设。认为思想文化建设应该重视,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在各种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我们迷失了方向;他还谈及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设,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纳入其中。认为发展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需要充分吸收国外成果,同时要注意立足本国特色,只有建构出我们的学科特色,才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对话。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指导,需要对此进行顶层设计。

王启明博士谈到,边疆学、历史学属于冷门学科,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出成果,现在学术界的浮躁氛围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需要年富力强、学科结构合理队伍的支撑,目前年轻学者的科研压力很大;谈及古为今用,他认为,民族写、边疆学的研究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基础研究应该为现实服务。

韩香教授、吴洪琳副研究员、徐百永副研究员和杨东宇副研究员也先后发表了自身的感想。大家一致认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深受教育和启发,表示要首先从关心和热爱研究院与学校各项工作做起,树立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努力做好本职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