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我校在文科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再创佳绩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近日,我校文学院李继凯教授的文章《融入大众与结合民间——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片论》刊发在哲学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8期上。另有文学院李震教授的文章《中国文艺批评的人本主义传统及其现代转化》刊于《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以及两篇文章刊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截至目前,本年度我校在《中国社会科学》(含内部文稿)上发文已达四篇。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十四五”以来,我校在《中国社会科学》(含内部文稿、英文版)发文已达17篇,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科学处深化科研评价改革,着力强化有组织科研,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活力,提高科研产出,扩大学术影响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使命,以高水平成果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再创佳绩。


《中国文艺批评的人本主义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李震

本文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建构,以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等时代需求,从百年来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主要沿袭了西方批评传统,而与中国自己的批评传统几乎完全无关,亟待建立民族主体性等现实问题出发,深入梳理了中国在数千年人本主义文化哲学根基上生成的从人出发的文艺观和文艺批评形态、批评话语和批评方法,首次提出中国数千年的文艺批评传统是一种人本主义传统的学术观点,并提出了中国人本主义文艺批评传统实现现代转化的必然逻辑、可能路径和时代机缘。

《融入大众与民间结合——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片论》

李继凯

在抗战胜利80周年和新大众文艺成为学术热点之际,回顾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还原当年的战时现实和文化生态,深入探究彼时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其宝贵经验,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延安大众化文艺是现代的、人民的红色文艺,亘古未有,但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间优秀文化仍有着极为深切的关联。在艰难抗战的历史阶段,延安文艺基于民本”“民间优良传统而重构的人民本位”“意识及其”“以民为新”“以民为美的现代立场,对文艺大众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高效实践,出现了积极融入大众与结合民间的人文现象。延安人一种相当清醒的文化自觉,就是尊重、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尝试在融入大众和结合民间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战时延安文艺的健康发展。如今回顾延安文艺的“人民文艺方向”及其大众化实践,深思其与当今“第二个结合”、建构自主话语体系的潜在联系,仍会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