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社科新闻>>正文

我校召开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经验交流会

发布日期:2015-01-12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2015年1月6日,我校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经验交流会在长安校区文澜楼B段一层会议厅召开。校长助理党怀兴、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和文科各学院(中心)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以及教师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朱清河主持。 马瑞映首先指出,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交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带动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推动文科科研工作。马瑞映对我校2014年人文社科研究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他强调,2014年各类项目继续增长,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是社会科学处和各单位教学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马瑞映解读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课题指南》,对指南中相较于往年的变化情况作了细致说明,具体介绍了社会科学处对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安排部署。

会上,政治经济学院刘学智教授、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张萍教授、文学院朱湘蓉副教授和历史文化学院毕经纬博士先后作了经验介绍。刘学智教授讲述了自己申报项目从失败到成功的历程,他认为申报失败的原因在于研究不到位、选题不新颖、论证有缺陷,申报项目一定要有前期的准备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对选题要反复论证,要有自信并敢于挑战学术权威,更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张萍教授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的体会:一是分析掌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指南以及已立项目的基本动态;二是跟踪学术前沿,课题设计要有亮点;三是理论基础与现实追求要相结合,要注意服务国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四是文本写作要平实;五要加强自身学术修养,学术研究要不间断。朱湘蓉老师认为在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选题是关键,关于选题一是要关注时代、社会需求与学术发展,突破固有认识,寻找学界研究“盲点”;二是要扬长避短,在已有研究延续性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性;三是要细致系统地设计研究内容。毕经纬老师同样指出选题要考虑个人因素、国家因素和专业因素,要选择个人感兴趣的、熟悉的和有前期成果的、同时关系国家重大和社会流行问题的题目。另外,他提出在写申报书时要换位思考,能让评审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明白,要避免硬伤,逻辑层次要清楚。他还与大家分享了个人在填写申报书各个部分的具体经验。

最后,党怀兴作了总结讲话,他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出发,强调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应同时加以重视,不能一条腿走路。他说,2014年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文史哲学科依然保持优势,应用学科稍差,有些学院项目数过少,根据程校长关于基金申报的要求,经统计,全校文科没有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项目的教师有500多位,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积极申报,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科研经验。随着社会发展,高校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校的考核将会越来越严格,广大教师应有一定的危机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对于如何提高科研能力和基金项目申报成功率,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学院应组织召开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专题报告会,邀请相关专家作报告,注重经验交流;同时应精心组织申报,对申报书逐一、反复论证,精益求精;二是依托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博士学位论文,推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后期资助项目主要支持的是老师的自由研究成果,今后符合条件的著作申报学校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先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三是发挥帮扶基金的作用,突出名师指导。学院应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本单位的帮扶制度,充分发挥帮扶基金项目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四是学院要深入自主分析课题指南的精髓和内涵,合理布局本单位的科研力量,组织相关项目的申报。五是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相关领域学者多交流、多学习,扩大学术影响,提升学术水平;六是注重做“有用于世”的学问,这是我校已故历史学家家史念海先生的治学理念,应该继承,人文社科研究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注重应用研究,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添砖加瓦。